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唐朝
僧宣鉴唐 782 — 8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2—865 【介绍】: 唐僧。
剑南人俗姓周
少出家。
初精究律学,贯通性相诸经。
常讲《金刚经》,时称周金刚
后皈依禅宗,嗣澧州龙潭崇信,亲侍逾三十年。
武宗时返俗。
宣宗时复为僧。
懿宗咸通初朗州刺史薛延望邀住朗州德山,四方从学者甚众,时称德山和尚
德山接机喜用棒詈,呵佛骂祖,学人服其威猛,每即悟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剑南周氏子。
幼不群。
稍长出家登戒。
习复经律。
乡里誉之。
时达磨之道。
方盛行襄汉间。
龙潭信禅师名尤振
因挟复造之。
见则遽曰。
久向龙潭
及乎到来。
潭又不见。
龙又不现。
曰。
子亲到龙潭来。
一夕久侍立方丈上。
将出索烛焉。
授以纸烛。
拟接次。
即吹灭之。
礼拜。
云见什么便礼拜。
云。
从今向去。
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明日即辞去。
谓诸徒曰。
可中有个汉。
牙如剑树。
口似血盆。
一棒打不回头。
他日向孤峰顶上。
立吾道在。
沩山
从法堂西过东。
回顾方丈云。
无无。
便出。
至僧堂前。
乃云。
也不可草草匆匆。
遂具威仪上参。
跨门提起坐具唤云。
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
喝扬袂而出。
沩山晚间问维那云。
今日新到僧何在。
对曰。
那僧见和尚了。
便背法堂。
著草鞋去也。
沩问云。
你众人还识者僧否。
众云不识。
沩云。
是僧将来。
有把盖头。
呵佛骂祖去在。
澧阳三十年。
武宗废教。
避难于独浮山石室中。
大中初
武陵太守薛廷望
再崇葺德山禅院
居之。
上堂云。
于己无事。
则勿妄求。
妄求而得之。
亦非得也。
汝但无心于事。
无事于心。
则虚而灵。
空而妙。
毫𨤲系念。
三涂业因。
瞥尔情生。
万劫羁锁。
圣名凡号。
尽是虚声。
殊相劣形。
皆为幻色。
汝若求之。
得无累乎。
及其厌之。
又成大患。
一日问维那
今日几人新到。
那云八人。
云。
将来一时生按著。
龙牙问学人。
仗镆铘剑。
拟取师头时如何。
引颈。
牙云。
头落也。
微笑。
牙后到洞山举前语。
山云。
德山道什么。
牙云。
德山无语。
山云。
莫道无语。
且将德山落底头。
呈似老僧
牙省过忏谢。
有人举似
云。
洞山老人不识好恶。
者个汉。
死来多少时。
救得有什么用处。
雪峰问。
从上宗风以何法示人。
云。
我宗无语句。
亦无一法与人。
岩头闻云。
德山老人一条脊梁骨硬似铁。
拗不折。
虽然如是。
唱教门中。
犹较些子。
常遇僧到参。
多以柱杖打。
临济闻之。
侍者参次。
待其打时。
但接取柱杖。
当胸一柱。
侍者壹如临济教。
便归方丈。
待者回举似临济
济云从来疑著者汉。
六年乙酉岁。
十二月三日
忽告其徒曰。
扪空追向。
劳汝心神。
梦觉觉非。
复有何事。
竟坐逝。
春秋八十四。
戒腊六十五。
释宣鉴
姓周氏
剑南人也。
生恶荤膻少多英敏。
宿赍异操恳愿出尘。
大龙不屈于小庭。
俊鹗必腾其层汉。
既除美饰当预僧流。
从受近圆即穷律藏。
其诸性相贯习偕通。
重湖间禅道大兴。
乃杭志云游造龙潭信禅师
则石头宗师之二叶也。
始唯独居一室。
强供侍之。
一夕龙潭持一枝火授
接而行。
数步且曰。
久闻龙潭
到来龙之与潭俱不见欤。
曰。
子亲到矣。
机与教符。
日亲丈室三十馀年。
后止澧阳居。
无何属武宗搜扬。
洎大中还复法仪。
咸通初武陵太守薛延望坚请始居德山
道芬馨四海禅徒辐凑。
伏腊堂中常有半千人矣。
其于训授天险海深难窥边际。
雪峰参见深肯重。
咸通六年乙酉岁十二月三日
忽告诸徒曰。
扪空追响劳汝神邪。
梦觉觉非复有何事。
言讫安坐而化。
春秋八十四。
僧腊六十五。
身据床坐。
卓然七日如生在焉。
天下言激箭之禅道者
有德山门风焉。
今襄邓汉东法孙极盛者是。
简州周氏子。
早岁出家。
依年受具。
精究律藏。
于性相诸经。
贯通旨趣。
尝讲金刚般若。
时谓之周金刚
常谓同学曰。
一毛吞海。
海性无亏。
纤芥投锋。
锋利不动。
学与无学。
唯我知焉。
后闻南方禅席颇盛。
师气不平。
遂担青龙疏钞。
澧阳路上。
见一婆子卖饼。
因息肩买饼点心。
婆指担云。
这个是什么文字。
师曰。
青龙疏钞。
婆曰。
讲何经。
师曰。
金刚经。
婆曰。
我有一问。
汝若答得。
施与点心。
若答不得。
且别处去。
金刚经道。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师无语。
遂往龙潭
一夕侍立次。
潭曰。
更深何不下去。
师珍重便出。
却回。
曰外面黑。
潭点纸烛度与师。
师拟接。
潭复吹灭。
师于此大悟
便礼拜。
潭曰。
子见个甚么。
师曰从今向去。
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
至来日。
龙潭升座。
谓众曰。
可中有个汉。
牙如剑树。
口似血盆。
一棒打不回头。
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
师将疏钞堆法堂前。
举火炬曰。
穷诸玄辨。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摘投于巨壑。
遂焚之于是礼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归屿五代 862 — 9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2—936 【介绍】: 五代时僧。
寿春人
俗姓湄
东京相国寺
通性相,精大小乘。
幼与后梁末帝朱友贞同学,及即位,召见赐紫衣,号演法大师
有《会要草字》。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湄氏
寿春人
父元旭贤而善风鉴。
以其宜于出家也。
许焉。
开元寺宗律师
未几。
诵通法华仁王等经。
弱冠登具。
且听习众推讲授。
后闻洛阳京兆经论之盛。
行访师友。
十载
综大小乘。
该性相宗。
若因明俱舍唯识等论。
维摩上生经。
皆涉渊穷奥。
人莫之诘。
复就南燕晖公是正之。
而新钞未善。
加缉治于东京相国寺
学徒领悟。
名达宸听。
盖尝与后主
幼同笔研。
即位诏访之。
知不可逃。
乃入觐。
时属嘉庆节。
方诏绝天下僧道。
恩命至屿赐紫袈裟。
演法大师号。
两街威仪。
迎导至寺。
仍诏改东塔御容院为长讲院。
主讲事。
荐以闽帅所贡。
贺寿礼物帛三百匹赐之。
教门有光。
清泰三年三月十日
谓弟子洪演曰。
予无常至矣。
汝其进脩勿怠。
焚香合掌初夜长逝。
春秋七十五。
僧腊五十五。
越十八日
塔于东郊寺庄之东冈。
释归屿
姓湄氏
寿春人也。
父元旭知子敏利授以诗书。
诵览记忆弥见过群。
从诸子而窃愿出尘。
父母允其频请。
乃礼本郡开元寺宗律师为力生焉。
未及周星念通法华仁王二经。
登于弱冠而全戒足。
矜持三行靡旷四仪。
习听新章寺通讲授。
后闻洛京三辅经论盛行。
结侣求师。
仅于十载通性相精大小乘。
名数一支因明一学。
俱舍唯识维摩上生。
皆深藏若虚也。
复往南燕就晖公重覆所学。
研朱益丹。
犹慨义章未为尽善。
乃之今东京相国寺
遂糅新钞讲训克勤门生领悟。
时朱梁后主屿丱角同学庠序。
狎密情浓隔面年深。
即位半载下诏访之。
屿虽知故旧终岁不言。
事不可逃应召方入。
帝见悲喜交集。
宣赉丰厚。
时属嘉庆节。
曾下敕止绝天下荐僧道恩命。
其年独赐屿紫衣。
仍号演法大师
两街威仪迎导至寺。
兼敕东塔御容院为长讲院。
时闽帅以圣节进金刚经一藏绢三百匹。
尽赐屿焉。
法侣荣之。
然睹旧钞有所不安未极其理。
遂搜抉精义于三载著成二十卷。
号曰会要草字写毕进呈。
帝览赏叹。
敕令入藏。
屿苦辞乃止。
如是十五年中唱导无怠。
学徒继荣赡。
公相继传持。
至后唐清泰三年十月十日谓门人洪演曰。
余气力惙然无常将至。
汝好住修进。
焚香合掌初夜长逝。
春秋七十五。
僧腊五十五即以其月十八日
迁塔于京东郊寺庄东冈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光仪武周 ? — 7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 【介绍】: 唐僧。
琅邪王李冲子。
武则天时以起兵复唐室而族诛,光仪方在襁褓,乳母负而匿之,后遇老僧剃度为僧。
中宗复位,敕求琅邪王后代,光仪始自陈,诏令袭父爵,恳让,誓愿为僧,居法兴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宗室琅琊王子也。
武后时
越王起兵。
得罪族诛。
方襁褓。
乳母窃负逃民间。
且八岁。
诏求之急。
乳母惧与决舍去。
独行。
终以冻馁。
老僧落发于青龙寺
稍长经律通贯。
习禅燕。
自以为出家之乐。
诚非世俗荣名利达。
所可比也。
中宗诏访琅琊王后。
向寺主吐实。
寺主大骇。
即言之扶风郡郡太守悦其状貌。
逼妻以女。
不可。
遽以闻。
召见。
诏使返服袭父爵。
恳辞。
愿守志自放丘壑。
诏许之。
仍听缮治兰若。
领徒众以居。
平生素爱终南山水之胜。
自法兴诸寺之葺。
而庵庐精舍。
往往皆是。
侍卫瞻候者。
常数千百人。
虽权要卿相。
所不逮。
亦其势然也。
开元二十三年。
六月二十三日。
集弟子垂训讫。
北首枕肱。
右胁卧而卒。
弟子禀遗命。
葬之少陵原南。
复辟天宝寺于其地。
以弟子世传守焉。
释光仪
姓李氏
宗室也。
琅琊王越王起兵。
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
天后族诛之而无噍类。
方在襁褓中。
乳母负之而逃。
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
购之逾急。
乳母将至扶风界中。
鬻女工以自给。
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
乳母疑遭貌取而败。
且极忧疑。
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
桑林之下告之令去。
敕搜不慢。
吾虑俱死无益于事。
汝聪颖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
言讫对泣。
恸不自胜。
乳母从此而逝矣。
茫然行至逆旅与群儿戏。
郡守夫人往夫所住处方息。
俱此见群聚且貌俊爽。
因而怜之。
召谓之曰。
郎君家何在。
而独行至此。
绐之曰。
庄邻于此。
有时闲戏耳。
夫人食之又给之钱。
乃解衣而内其钱。
日暮寻径而去拟投村墅。
遇一老僧
呼曰。
尔小子。
汝今一身家已破灭。
将奚所适。
惊愕伫立。
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且无忧畏。
小子欲之乎。
曰。
素所愿也。
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
令礼十方佛。
归依常住佛法僧已。
因削其䰂。
又出袈裟以披服之。
小大称其体。
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
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然。
善持僧行。
遂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
汝直诣彼谒寺主云。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
毕老僧欻然亡矣。
方知圣僧也。
如言趋彼寺。
主骇其言。
因留之。
经十年许。
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
而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
敕求琅琊王后。
方向寺僧言之。
时众大骇。
因出诣扶风李使君
即仪之诸父也。
见之悲喜。
乃舍之于家。
方以状闻。
固请不可。
使君有女年齿相侔。
一见而心悦愿致情曲。
恐慑而避焉。
他日会使君夫人出。
其女靓妆丽服。
从者越多来而逼之。
固拒百端终不屑就。
绐之曰。
身不洁。
请沐浴待命。
女许诺方令具汤沐。
女出因闭关。
女还排户。
既不得入。
自牖窥之。
方持削发刀。
顾而言曰。
有于此根故为欲逼。
今若除此何逼之为。
女惧止之。
不可。
遂断其势投之于地。
亦闷绝。
户既不开。
俄而使君夫人俱到。
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
医工舁归蚕室。
以火烧地苦酒沃之。
坐之于上以膏傅之。
月馀疮愈。
使君琅琊王子。
有敕命驿置
引见慰问优赍丰洽。
诏袭父爵。
恳让。
誓愿为僧确乎不拔。
中宗敕令领徒。
任置兰若自恣化方。
性好终南山
因居法兴寺
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
率由道声驰远谈说动人。
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
迎候瞻待甚于权要卿相焉。
恒居寂定。
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
必无差忒。
人益归之。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先嘱累弟子。
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
祖师意无别事。
静则真法现前。
此外提唱皆不获已。
言极激切。
因北首而卧。
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此大涅槃之表兆也。
遗言令葬于少陵原南。
乃凿原成室而封之。
柩之发也异香芬馥。
状貌如生。
祖车出城白鹤数百鸣唳空中。
䌽云依约覆车数十里。
道俗号咷多持孝服。
所葬之地遂建天宝寺。
弟子皆留而守之。
姓李
宗室。
琅琊王
越王起兵。
欲复本朝。
中兴帝道。
不克。
天后族诛之。
方在襁褓中。
乳母负之而逃。
后数年。
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
购之逾急。
乳母将至扶风界中。
鬻女工以自给。
年八岁。
状貌不群。
神悟超拔。
乳母疑遭貌取而败。
且极忧疑。
乃造布襦。
置钱于腰腹间。
桑林下
告之令去。
敕搜不慢。
吾虑俱死。
无益于事。
汝聪颖必可自立。
或一旦富贵。
无忘老姥。
言迄对泣。
恸不自胜。
乳母从此而逝矣。
茫然。
行至逆旅。
日暮寻径。
拟投村墅。
遇一老僧呼曰。
尔小子。
汝今一身。
家已破灭。
将奚所适。
敬愕伫立。
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
且无忧畏。
小子欲之乎。
曰。
素所愿也。
老僧因携其手。
至大树阴。
令礼十方佛。
归依常住佛法僧已。
因削其䰂。
又出袈裟。
以披服之。
小大称其体。
其执持收掩。
犹如几夏比丘
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然。
善持僧行。
遂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
汝直诣彼。
寺主云。
我使汝为其弟子也。
言毕。
老僧欻然亡矣。
方知圣僧也。
如言趋彼。
寺主骇其言。
因留之。
经十年。
已洞明经律。
善其禅观。
中宗即位
唐室复兴。
敕求琅琊王后。
方向寺僧言之。
时众大骇。
因出诣扶风李使君
即仪之诸父也。
见之悲喜。
乃舍之于家。
方以状闻。
固请不可。
使君有女。
年齿相侔。
一见而心悦。
愿致情曲。
恐慑而避焉。
他日会使君夫人
出其女靓妆丽服。
从者越多。
来而逼之。
固拒百端。
终不屑就。
绐之曰。
身不洁。
请沐浴待命。
女许诺。
方令具汤沐。
女出。
因闭关。
女还排户。
既不得入。
自牖窥之。
方持削发刀。
顾而言曰。
有于此根。
故为欲逼。
今若除此。
何逼之为。
女惧止之不可。
遂断其势。
投之于地。
亦闷绝。
户既不开。
俄而使君夫人俱到。
女实情具告。
遂破户视之。
渐苏。
医工舁归蚕室。
以火烧地。
苦酒沃之。
坐之于上。
以膏传之。
月馀疮愈。
使君琅琊王子。
有敕命驿置
引见慰问。
优赉丰洽。
诏袭父爵。
恳让。
誓愿为僧。
确乎不拔。
中宗敕令领徒。
任置兰若。
自恣化方。
性好终南山
因居法兴寺
于诸谷口。
造庵寮兰若。
凡数十处。
道声驰远。
谈说动人。
或山行十里间。
缁素侍者
常数千百人。
迎候瞻待。
恒居寂定。
或言将来事。
以决吉凶。
必无差忒。
人益归之。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嘱累弟子。
当谨护身口。
勿事諠哗。
祖师意无别事。
静则真法现前。
此外提唱。
皆不获已。
言极激切。
因北首而卧。
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万顷南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居南汉
神悟,精九宫三元之法,占事多神验。
撰《六壬军鉴式》二卷、《太乙时纪阴阳二遁立成历》二卷,术数家多宗之。